一看大势,放眼看世界,照明看中国。刚发布的数据表明,照明产品的出囗比去年同期增了38%,这说明我们不仅在照亮自己,也在照亮地球村的其他村民。这个大势,其实最关健的是,我们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尽管面临“疫情”、“海情”(价格疯涨)、“电情”(停电),照明人不就一样样克服了吗?接下来订单应该会更多一些。
二看双碳,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当然我们照明人做的很好,率先全方位使用了绿色高效的节能光源LED,提前进入了半导体照明时代。但是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现在不是与传统照明(高压纳灯、金鹵灯等)在比拼,而是我们自己人在竞赛,谁的产品更环保、更绿色、更节能、更经济,也许就会鹤立鸡群,脱颖而出。
三看光源,当年看大功率,如今看中功率。中功率已达235LM/W,已接近极限值。大行其道的植物灯,就是用了“一红四白”的光配方。这里特别要强调地是有两个趋势,第一适合视觉健康是由高色温到低色温,第二是蓝光仍然有危害,尽管CIE曾经有过说明。这不是我信口拈来,而是权威人士赵建平先生当天在大会发表的(有他的PPT为证)。借此,我强烈推荐:有零蓝光之称的纯LED光(无荧光粉)金色光源:金色光,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西南昌大学副校长发明的。不仅可让大路成为金光大道,也可使景观亮化成为温馨之城,复旦的袁瞧老师已把它做进了苏州城市规划。其实更适合如今倡导的健康照明。如需指向更明确的,则可选用:晶能,尽我所能的“5DCSP”,单面发光,指哪照哪,岂不就是一款更理的双碳之光。
四看设计,万事从头来,设计第一关。设计师的理念改变与创新是极为重要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到城市景观,小至客栈小舍,其成功与否?设计师起着极关健的作用。铁楠老师就很重视,每年会组织对设计师的再培训。从设计端可引发产业链上的变革,如这几年提出的去主灯,去灯饰等。还有在景观照明上,避免千城一面,千楼一面。更主张一城一色,一地一味,而不是简单的复制。其实在2008北京奥运就给我们作了甚佳的示范,鸟巢、水立方既使今天来看,仍然是最为经典的。按“少即是多,小即是大”的原则应该更为倡导,既省电节能,又能让人过目不忘,少一些震撼式,多一些沉浸式,少一些“满眼皆是黄金甲”,多一些让人留连忘返的场景。比如深圳的杜健翔与杭州的朱剑修及王晓冬老师的作品往往就体现这样一种淡雅隽永的语境中。
五看农业,这是照明人未被开垦的处女地。世界上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不仅止于工业的强大还在于农业的厚实强劲。就说植物灯,自去年火爆至今,缘由却是北美人拿它替代传统光源种大麻,能替代几年呢?更宽广的市场,可能是在蔬菜瓜果和牧草培埴上。仅说新疆吧,除了原油和棉花外,畜牧业就是一个支柱产业,仅南疆的四个县就需饲料粮4000万吨,那就是400亿的订单。如用植物照明培育牧草的鲜苗,无论是小麦抑或大麦,只需6天就可有6至8倍的产出。加上今年海运的只出不进,牧草的进口也受到阻碍。如在这方面有所作为的话,可助国家解决粮食问题助一臂之力,又可助振兴乡村共同富裕寻求到一条新的途径,这是一幅充满着想像力的大市场呀!用LED灯60天即可培育出水稻,那还有奇迹不可创造的呀!
未来全球会面临更多的挑战,经济危机、气候危机、能源危机叠加。我们照明人显然抢先一步,居“危”思危。走上更环保,更绿色,更节能,更智能的路径是必然的。而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不仅适合于户内的全屋照明,而且也适用于户外的夜景照明(充分利用黑天空)。
一句话:光,够用即好!当然,极致更好!
-----------------------------
TYF同一方智能照明产品双色COB,TB8系列调光调色,通过智能控制,1800-6000K的色温范围内进行灵活调节,用户可以轻松切换或混合这两种色温,以满足不同场景和时间的照明需求,适用于各类智能照明场景...